如果你知道2.5亿美国人民合法地拥有1.9亿支各类枪支(其中包括6500万支手枪),加上据估计有超过上千万支不合法的各类枪支在社会上流通,那么你闭上双眼就会为自己描绘出一幅生活在枪海中的图画。我敢说,任何夸张的想象都不会过分,因而枪支交易是美国日常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事情。
旅美的第12年,我拥有了6支枪,至此我已经“感染”上了美国的枪支文化
1989年3月,我在犹豫、徘徊多次后终于跨进了一家专业枪店的大门。它位于佛吉尼亚州的一个小镇上,中年黑人营业员(或老板)腰上佩带着左轮手枪,和所有的其他商店的营业员一样,他极热情地招呼我,问我对哪一类的枪有兴趣。于是我决定“买枪”。
也许是因为我来自一个视个人拥有枪炮为神话故事的国家,潜意识支配着我挑选了一支口径最小,自然杀伤力也最小的手枪,并掏出驾驶执照和信用卡付帐。店员又说明:“我们必须先向警察局作一次背景调查,如无不良记录,即可完成交易。”他让我先填一张购枪登记表,表格是由美国政府属下的“枪炮烟酒管理局”统一印制的,除了一般的情况外,尚有一串诸如是否吸毒,是否有暴力犯罪的记录,是否有精神方面的疾病等问题。如同解答学校考试的选择题一样,只需在“是”与“否”这两个格内选一格打个叉即可。毫无疑问,我几乎是机械地在“否”这一长串空格中打了叉。店员于是拨号,报上我的名字、驾照号码。一分钟不到,对方答话,简单明了:“良民也!”店员便挂了电话,转身说:“一切OK。”他并没有再对我填的表作任何的了解,便利落地将手枪号码登记在册,将信用卡在刷卡机上刷好,又问我要多少子弹,并随手拿出2盒子弹,告诉我,一种是包铜头的,一种是铅头的,价格差不多,4美元100发(顺便说一句,美国法定的最低工资为5.25美元一小时),我便各要了1盒。营业员将枪、子弹装入纸袋中递给我,意思是全部交易到此结束。
美国人的“爱枪情结”已经产生了深重的社会恶果,且越来越积重难返
为了进一步了解美国人的“爱枪情结”,我特意和一个我认为够文雅、够绅士、够明事理的美国中年人讨论。他毕业于神学院,在台湾传教和教授英文多年。他毫无暴力倾向,是个温文尔雅的人。我相信他对美国人的“爱枪情结”会有一个较为客观的看法。“是枪支使我们先民在向中西部的开发中战胜印第安人的抵抗,是枪支使我们在独立战争中迅速地获胜。也是靠着枪支,南北战争才取得胜利。在西部开发期,枪是惩恶扬善的保证,是纪律的保证。美国人爱枪就是因为枪使他们的理想得以实现,使西方文明得以传播,不过,这种对枪的依赖在现代就逐渐地演变成为对武器的崇拜,对武力的崇拜,演变成枪和武器的文化,或可以说是枪和武器的文明。”我说:“然而对于枪支流散民间所造成的社会问题这一点你怎么看?”
他答曰:“枪支本身是不会杀人的,枪只是被人加工后具有实用价值的工具,如同斧头、人刀剑一样。杀人的是人,关键的问题在于是什么人使用这类工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守法的平民拥有武器加以限制的话,那显然是不公平的。”
在美国,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无疑具有较广的代表性。美国步枪协会是个有众多会员、影响力很大的组织,他们抵制任何一种对自由拥枪的阻力。
近年来枪械泛滥在美国越来越厉害,犯罪行为越来越简单化、经常化,尤其是青少年的枪杀暴力已上升到了无比残忍和恐怖的程度。
据美国国家广播公司《夜线》节目的调查统计,1995年一年内美国有5285名19岁以下的青少年被枪杀。据美国保护儿童基金会公布的数字,1996年全美每92个钟头就有1名儿童死于枪下,同年,加拿大青少年被枪杀的人数是153人,法国109人,英国19人,日本为零。想到自己的女儿也将生活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我更感到这些抽象数字反映的触目惊心的现实,我不能不思考美国的枪械文化演变至今是否已成为枪械反文明或反文化。
近年来枪械泛滥使犯罪的后果更趋严重化,犯罪者更加年轻化、简单化、经常化,校园、街道往往沦为屠场。